大学新生从中学跨入大学,实现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外部角色转换,但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诸方面的变化,内部的心理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新生旧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新的心理平衡又未建立起来之时,适时适度地促进新生的内部心理转变,即进行入学适应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新生普遍存在的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问题,会影响到他们即将开始的新的学习和生活。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地促进新生入学适应的教育方式,它旨在“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可以通过开展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来帮助新生学习新的态度和技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适应方式,深入认识自己,促进心理成长,来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
为让2007级的七千多名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的老师分别在南校区、东校区和校本部组织所有的新生辅导员和“心语协会”16名成员进行了三次新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观摩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适应知识的学习;二是团体辅导活动的体验。适应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或学长)的引导分析,使所有新生认识到出现入学心理不适应是正常现象,不要过于着急恐慌,并尽快学会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策略,必要时学会求助。团体辅导活动体验的目的主要是使新生尽快相识,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并鼓励新生投入班集体,培养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同时了解新生适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预防。实践证明: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可以采用的有效方法。
一、有助于新生缩短入学适应的时间
如果大学新生仅靠自然适应,至少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甚至更长。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新生从老师(或学长)身上,获得关于适应大学生活的间接经验,从而使他们入学适应的时间缩短为2—3个月。团体心理辅导的首要环节是适应知识的学习,首先引导新生发现入学以来自己身上出现了哪些不适应现象,让学生尽情倾诉发言,教师及时总结引导,使新生认识到出现饮食不适应、睡眠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还有学习方式的不适应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进入大学后所处的物理环境、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对象、学习目标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当外界刺激发生变化的时候,人的心理反应自然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是新的心理平衡建立的动力,也是个体心理成长的开始。引导新生通过从他人处获取有效经验,来尽快确定新的目标、学会新的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重新定位自我,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各种变化。可以说,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中因认知等心理因素而产生的问题作用非常显著。
二、帮助新生在合作中建立信任、体验成功
大学新生良好的个体交往行为的形成以及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专门的团体心理辅导,不仅可以帮助新生在交往中建立信任,而且可以使他们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如通过“ 滚雪球”的团体活动,就帮助新生短时间内熟悉了身边大量同学的姓名、家乡和性格等基本特征,同时也体会了被他人记住的感觉;而“勇士闯关”的团体活动,使大家体验了信任与合作的重要性,“勇士”也充分体验了“闯关”成功的快乐;“同舟共济”通过逐渐增加游戏的难度,新生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努力不让一个成员“掉入水中”,大家紧张兴奋地体验集体的包容和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体验共同渡过难关的快乐。团体辅导活动中的交往态度积极、交往方式得当、处理问题灵活的同学,还会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帮助大家发现如孤僻、自我封闭、言行被动,在社交场合拘谨、事事避让、处处退缩,不敢抛头露面,生怕当众出丑等自身存在的不良交往心理,学习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提高社交性。
三、帮助新生了解自我、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所谓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知觉的总和,包括对自己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的了解,对自己与他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评价等等。简单地讲,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看法和情感的总和。包括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应该自我以及自我评价等。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身体意象、心理健康之间都有密切的关系。在新生的自我概念中,“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是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重新定位自我是新生入学适应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适应知识的学习阶段,通过谈话,引导新生分析大学生活“三个最”,即进入大学后最高兴的、最担心的、最期望的事情。同学们静下心来思考进入大学后的感受及今后学习生活的打算与计划,明确今后目标,如有学生说到:“大学四年,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还有学生谈到:“我来农大学习就是要为考研作准备的”。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充分接纳自己,从而避免过分谴责和抱怨自己,避免自我否定。
四、增进新生与辅导员(或老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大量的新生和较少的心理辅导老师之间无疑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办法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作用,大力推进朋辈间的心理辅导,一方面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同时满足新生更愿意与同龄人进行心理沟通与交流的需要,因为“对于某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为有效的”。为迎接大一新生的到来,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心提前对“心语协会”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和合理分工,明确了小组的具体任务和内容要求,在三个星期内完成了南校区和东校区所有新生班级的团体心理辅导。正如辅导员老师在总结中写到的一样:“通过团体辅导,学生能很快地和同学熟悉起来,增加了同学们之间的信任。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所有团体成员(包括老生)的自信心都增强了,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有助于团体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还增加了学生与辅导员老师的亲密感,也能让辅导员较为准确地把握班级的整体和个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