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说:“听其言,必观其行”。是说看人,行为第一,听其说话还在其次。德国谚语讲:“上帝给了每个人两只眼睛,一张嘴巴。就是要你多看少说。”这都有它的道理。但也千万不可轻视说话!
一次,一位工科大学生对我说:
“我认为:人,只要具有专业的真本事,便能走遍天下。至于会不会说话,是否能说会道,关系不大。”
我摇了摇头,谈了我的看法:
“学真本事,当然是青年人的首事。油嘴滑舌,也不值得追求。但倡导‘会说话’,学会说话,可绝对是一种‘真本事’呀!”
他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真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的确,会说话很重要。你看,作为人,来到世界上,第一个社会活动,就是呀呀学语。掌握说话的能力,成为人生第一课;离开这个世界时,最后一件事,就是关闭嘴巴,把说话的功能,留给活人世界。可见,说话这一本事,生前不能带来,死后也不能带走,是伴随人生于始终的一份才能。”
“啊!”他来了兴趣:“您老还真会说话。那您给我说说,会说话都有哪些表现?都有哪些好处?”
“别表扬我,我直到现在还在学习说话。但我越来越感到:一个人会说话,一生受用不尽。你瞧,发音为说话,交流靠说话,哑语即说话,文字也是说话。当语言和文字无法表情达意时,音乐(使用音符、旋律)、舞蹈(使用形体、动作)、绘画(使用线条、色彩),便成了另一种“说话”。如何把话说得准,说得巧,说得深,说得圆,说得美,说得真,说得适时,说得动人,说得人心服口服,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不断探讨的、一个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
“喔!照您这么说,说话还真成了一门学问了?”
“没错儿。关于说话的重要性,我国古圣孔子,就有很多名言:如‘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君子不以言举人,亦不以人废言。’‘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一言可兴邦,一言可丧邦。’‘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名不正则言不顺,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等等等等。”
“我懂了,说话不是小事,它连接着大千世界!孔子可真是个‘知言者’!但是我更想知道,他还说过哪些都属于‘不会说话’的表现呢?”
“说过。这就是他明确指出的,说话中应当忌讳的常病:‘言未及之而言(不该言而言之)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该言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不看情势而言)谓之瞽。’‘躁’、‘隐’、‘瞽’三字,就是‘不会说话’的典型表现!”
“这么说来,我们在每天的人际交往中,不仅自己要会说话,还必须学会识别他人的各种语言!”
“说得对,我完全赞同。说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直言、婉言;有颂言、讽言;有繁言、简言;有真言、假言;有晶莹清澈的语言、也有模糊朦胧的语言;有实话实说的语言、也有虚情假意的语言;有坦诚率直的语言,也有弦外之音的语言;有逻辑推理的语言、也有形象描绘的语言等等。”
“可见说话,其实很不简单,内藏的学问很深。我能不能这么理解:它是人们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但我想:其中的思维能力,无疑占据中心地位。您看:口齿笨拙,是思维迟钝的表现;语惊四座,是思维独到的表现;表述不清,是思维混乱的表现;条分缕析,是思维明晰的表现!”
“小伙子,你的聪慧机敏,令我佩服。很快能有这么深入见地的人,我遇到的还真不多!”
“您也别急着表扬我。”他陷入了深思:“我在想:如果把使用文字作笔头表述,也视为一种语言,那么,写作就是说话,而且是更讲究的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创作就是研究说话,设法把话说得更准、更深、更美、更吸引人。所以说,它又是一种‘艺术的语言’。有些作家,尤其是优秀作家,是“带电体”,很会说话,一开口就能让人‘中电’。说人,能抓住特征,生动形象;说事,来龙去脉,真实准确;说理,逻辑清晰,总有过人见解。他的作品,或有绘声绘色的描述,或有幽默风趣的韵味,或有起伏跌宕的节律,或有刻骨铭心的感情,都是通过‘说话’体现出来的。他们的话,吸引人,鼓动人,启发人,使人一听难忘,永刻心头!是这样吗?”
“是的。你已经懂得‘说话’的艺术了。哈哈!我也找到了一位理工科的‘知音’!”
首发散文网:http://www.sanwen.net/subject/1571053/